中藥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的氣候,人參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之一,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貴藥材。多生長于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古代人參的雅稱為黃精、地精、神草。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
人參
人參是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參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質,黃白色,圓柱形或紡錘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狀莖(蘆頭)短,直立。
人參莖直立,圓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莖頂只有一葉,葉具三小葉,俗名“三花”;二年生莖仍只一葉,但具5小葉,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個對生的5小葉的復葉,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個輪生復葉,叫“燈臺子”;五年生者增至4個輪生復葉,叫“四匹葉”;六年生者莖頂有5個輪生復葉,叫“五匹葉”。
人參復葉掌狀,小葉3-5片,中間3片近等大,有小葉柄;小葉片橢圓形或微呈倒卵形,長4-15厘米,寬2-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脈上散生少數剛毛,下面無毛,最下1對小葉甚小,無小葉柄。
人參夏季開花,傘形花序單一頂生葉叢中,總花梗長達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長約0.5厘米。苞片小,條狀披針形;萼鐘形,與子房愈合,裂片5,綠色;花瓣5,卵形,全緣,淡黃綠色;雄蕊5,花絲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離,下部合生。
人參漿果扁圓形,成熟時鮮紅色,內有兩粒半圓形種子。
人參多生長在具有1月平均溫度-23-5℃,7月平均溫度20-26℃的氣候條件下,耐寒性強,可耐-40℃低溫,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一般生長在氣候條件為年積溫2000-3000℃,無霜期125-150天,積雪20-44厘米,年降水500-1000毫米的地方,人參喜冷涼濕潤氣候。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強光和高溫。土壤要求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質層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土的pH值5.5-6.2為宜。
喜寒冷、濕潤氣候,遇強光直射,抗寒力強。種子可陰干貯藏,種胚有形態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變溫,后者需要2-4℃低溫,需時各為3-4個月,沒有完成后熟的種子不能發芽。對土壤要求嚴格,宜在富含有機質,通透性良好的砂質壤土、腐殖質壤土栽培,忌連作。
人參
人參多生長在北緯40-45度,東經117.5°-134°之間,分布于遼寧東部、吉林東半部和黑龍江東部,河北、山西、山東有引種。蘇聯、朝鮮和日本也多栽培。
產地分類
•吉林人參(長白山人參)
•朝鮮人參(高麗參,別直參)
•西洋參
商品分類
生曬參:主根長約3-10厘米,直徑約0.3-2厘米。表面土黃色,有黑棕色橫紋及縱皺,細支根及須根均已除去,而僅留痕跡。質脆,體輕,斷面平坦,白色,有放射狀裂隙。氣香,味苦。有完整的根莖及須根者,稱“全須生曬參”。
白人參:性狀同糖參,形體較好,和野山參相似,但多為順直體,根莖較紅參長,須根分散,短而脆。
白干參:主根表皮均已除去,體表淡黃色或類白色,上端橫紋不明顯,但可見淺縱皺及支根痕。其它性狀與生曬參近似。
紅參:主根長約5-20厘米,直徑約0.7-2厘米。表面棕紅色,半透明,有大縱皺,環紋不明顯,有支根痕。根莖土黃色,上有碗狀莖痕4-6個。質硬而脆,斷面平坦,角質,棕紅色,中有淺色圓心。氣香,味微苦。
掐皮參:主根長約6-15厘米,直徑約1.2-2.5厘米,表面淡黃色,上端環紋不明顯,但可見許多加工所致的凹點。支根淺棕色,支根與須根用線扎成牛尾狀。斷面白色。氣香,味甘微苦。
邊條參:性狀同紅參,惟一般以根莖較長,身長徑圓,支根較長為特點。
有機人參:無農殘、無化肥、無轉基因。最大程度保留了人參的成份與功效。
野山參:又名山參。主根短租,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多具二個主要支根,形似人體。上端有細而深的橫環紋。根莖細長,一般長3-9厘米,上部扭曲,習稱“雁脖蘆”,蘆碗密集,下部無蘆碗而較光滑,俗稱“圓蘆”。須根稀疏,長約為主根的1-2倍,柔韌不易折斷,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珍珠點)。全體呈淡黃白色,皮細、光潤。氣香濃厚,味甘微苦。[4] 根狀莖上部四面密生蘆碗,根狀莖下部具有較長園蘆。主根上端有細而深的密螺旋紋。中部及下部一般無紋。須根稀疏而長,不易折斷。其上有明顯疣狀突起。
參須:以紅參須為多見,性能與紅參相似,但效力較小而緩和。
園參:根狀莖一面或兩面生蘆碗,無園蘆。主根上端有粗橫紋,不呈螺旋狀,有時全體皆可見橫紋。須根如掃帚狀,較短而脆,其上有不很明顯的疣狀突起。
大力參:主根長5-15厘米,表面淡黃色,半透明,有明顯縱皺,上端有棕色橫紋。細支根及須根均已除去。質硬而脆。斷面平坦,透明角質狀。氣香,味苦。
移山參:體形似野山參,但主根下部往往較肥大,紋粗而淺,常延續到主根中部,須根珍珠點較少。
朝鮮人參:產于朝鮮的人參,習稱朝鮮人參,又名別直參、高麗參。商品有朝鮮紅參、朝鮮白參之分,而以紅者為優。
朝鮮紅參:加工法與國產紅參相同。體較足壯,上生雙馬蹄蘆與肩齊,單蘆的名“獨碗蘆“,中部皆深陷,邊緣甚整齊,質堅硬。主根長約6-10厘米,直徑約1-2厘米。表面紅棕色,有順紋,上部或顯黃衣,全體顯縱棱。支根多彎曲交叉。質堅體重。斷面角質發亮,有菊花紋。香氣濃厚,味甘微苦。
朝鮮白參:蘆頭與園參相似,體呈圓柱形。表面黃白色,有淺棕色細紋。須根大部除去,質松泡。斷面有圓心。稍有香氣,味甘微酸。
人參的肉質根為著名強壯滋補藥,適用于調整血壓、恢復心臟功能、神經衰弱及身體虛弱等癥,也有祛痰、健胃、利尿、興奮等功效。
按產地可分成美國、我國東北、朝鮮人參。同一品種由于氣候不同,前者的參面橫紋比后者更明顯,進口人參有效成分含量也較高。
性味:味甘、微苦,性溫、平。歸脾、肺經、心經。補氣,固脫,生津,安神,益智。
1、《本經》:“味甘,微寒!
2、《別錄》:“微溫,無毒!
3、《本草備要》:“生,甘苦,微涼;熟,甘,溫!
歸經:入脾、肺經。
1、《本草衍義補遺》:“入手太陰!
2、《本草匯言》:“入肺、脾二經!
3、《藥品化義》:“入脾、胃、肺三經!
功效: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治: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于氣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無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虛脫。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1、《本經》:“主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2、《別錄》:“療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滿,霍亂吐逆,調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積,令人不忘!
3、《藥性論》:“主五臟氣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亂煩悶嘔噦,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薄跋刂刑,主肺痿吐膿及癇疾,冷氣逆上,傷寒不下食,患人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4、《日華子本草》:“調中治氣,消食開胃!
5、《珍珠囊》:“養血,補胃氣,瀉心火!
6、《醫學啟源》:“治脾胃陽氣不足及肺氣促,短氣、少氣,補中緩中,瀉肺脾胃中火邪!吨髦蚊匾罚貉a元氣,止瀉,生津液!
7、《滇南本草》:“治陰陽不足,肺氣虛弱!
8、《本草蒙筌》:“定喘嗽,通暢血脈,瀉陰火,滋補元陽!
9、《綱目》:“治男婦一切虛證,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瘧,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后諸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克,大劑15-5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1、實證、熱證忌服。
2、服人參當天或24小時內忌蘿卜,忌茶,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藥性論》:“馬藺為使.惡鹵咸!
4、《醫學入門》:“陰虛火嗽吐血者慎用!
5、《月池人參傳》:“忌鐵器!
6、《藥品化義》:“若脾胃熱實,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悶,噎膈便秘,有蟲有積,皆不可用!
7、《本草經集注》:“茯苓為使。惡溲疏。反藜蘆!
8、《藥對》:“畏五靈脂。惡皂莢、黑豆。動紫石英!
9、忌與葡萄同吃營養受損,葡萄中含有鞣酸,極易與人參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沉淀,影響吸收而降低藥效。
10、忌用五金炊具。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人參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興奮作用,而大量時反而有抑制作用。能加強動物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并能增強機體對一切非特異性刺激的適應能力,能減少疲勞感(人參的根、莖、葉均能延長小白鼠游泳的持續時間)。
人參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的平衡。通過人參對動物腦電活動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其對興奮和抑制兩種神經過程均有影響,但主要加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由于同時作用于抑制過程,故使抑制趨于集中,使分化加速且更完全。人參可調節神經功能,使緊張造成紊亂的神經過程得以恢復。人參皂甙Rb類有中樞鎮靜作用,Rb1、Rb2、Rc混合皂甙具有安定作用;Rg類有中樞興奮作用。人參皂甙對中樞的影響為小劑量興奮,大劑量抑制。人參水浸劑5克/公斤腹腔注射能明顯減少小鼠的自發活動。人參水浸劑亦能對抗可卡因、士的寧及戊四氮所致驚厥,并能降低驚厥死亡率。有報告指出,人參粗制中性皂甙既有鎮靜安定作用,亦有鎮痛、肌松和降溫作用。
人參對學習記憶的影響有雙向性及成分依賴性。大鼠口服人參浸膏20毫克/公斤,連續3天,易化了大鼠Y-迷宮實驗中30分鐘學習獲得和24小時記憶保留,但是劑量加大至100毫克/公斤,則學習記憶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損害了某些學習記憶指標。人參提取物可防止應激所致的小鼠學習能力的下降。有報告認為,人參提取物對樟柳堿和戊巴比妥鈉造成的記憶獲得不良有拮抗作用,亦能改善環己酰亞胺和亞硝酸鈉造成的記憶鞏固障礙及40%乙醇造成的記憶再現缺陷。用人參莖葉皂甙200毫克/公斤、100毫克/公斤、50毫克/公斤給小鼠腹腔注射,可明顯對抗樟柳堿的作用和改善小鼠的記憶,增加腦內的RNA,但對DNA和蛋白質含量無明顯影響。
人體實驗證明:人參抗疲勞作用的機制可能與其升高血脂和促進蛋白質、RNA合成有關。研究表明人參皂甙Rg1的抗疲勞作用顯著,中性皂甙(Rb1、Rb2、Rc等)無抗疲勞作用。分離出人參皂甙后剩下的親脂成分,亦能增加小鼠的自發運動,顯示抗疲勞作用。人參能使糖原、高能磷酸化物的利用度更經濟,防止乳酸與丙酮酸的堆積,并使其代謝更加完全。人參亦可阻止大鼠長時間運動引起的組織中糖原和腎上腺中膽固醇耗竭。
研究表明:人參具有中樞擬膽堿活性和擬兒茶酚胺活性,能增強膽堿系統功能,增加Ach的合成和釋放,同時提高中樞M-膽堿受體密度。
實驗證明:人參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RNA的合成及DNA的合成。人參易化記憶的作用可能主要與腦內核酸和蛋白質合成有關。Rg1能使腦內蛋白質含量顯著增加,而Rb1則無此作用。有報告認為,人參莖葉皂甙能顯著增加小鼠腦內RNA含量。人參莖葉皂甙、二醇組皂甙及三醇組皂甙對小鼠腦內γ-氨基丁酸的正常水平無明顯改變,但對異煙肼所引起的腦內γ-氨基丁酸水平降低有非常明顯的對抗作用。
人參對腦血流量和腦能量代謝亦有明顯的影響。人參制劑可增加兔腦葡萄糖的攝取,同時減少乳酸、丙酮酸和乳酸/丙酮酸的比值,并可使葡萄糖的利用從無氧代謝途徑轉變為有氧代謝。人參亦可使大腦皮層中自由的無機磷增加25%。人參果皂甙能提高腦攝氧能力。人參總皂甙、人參根總皂甙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均有保護作用?傊,人參能使動物大腦更合理地利用能量物質葡萄糖,氧化產能,合成更多的ATP供學習記憶等活動之用。
人參可改變機體的反應性,與刺五加、北五味子等相似,具有“適應原”樣作用,即能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反應能力,加強機體適應性。作為機體功能的調節劑,人參莖葉皂甙和根皂甙對物理性的(寒冷、過熱、劇烈活動、放射線)、生物學性的(異體血清、細菌、移植腫瘤)、化學性的(毒物、麻醉藥、激素、抗癌藥等)種種刺激引起的應激反應均有保護作用,能使紊亂的機能恢復正常,有人稱其為適應原性物質(一種增強人體非特異性抵抗能力的物質)。狗在大量失血或窒息而處于垂危狀態時,立即注入人參制劑,可使降至很低水平的血壓穩固回升,延長動物存活時間,乃至促進動物恢復健康。人參能防止腎上腺由ACTH引起的肥大和強的松引起的萎縮;防止甲狀腺由甲狀腺素引起的機能亢進和6-甲基硫氧嘧啶導致的機能不足;能降低飲食性的高血糖,亦能升高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對皮下注射牛奶引起的白細胞增多可使之下降,對痢疾內毒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則使之升高。長期服用人參的家兔,可防止由靜脈注射疫苗引起的發熱反應。對維生素B1、維生素B2缺乏引起的癥狀及過敏性休克,有某些良好影響等。但無明顯的抗腎上腺素或抗組胺的作用。其作用原理,可能與人參對機體在“應激過程”中的反應,特別是對神經-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影響有關。有報告指出,人參莖葉皂甙腹腔注射可明顯減少小鼠在高溫(46℃)和低溫(-9℃)條件下的死亡率,具有抗高溫和抗低溫的作用;與人參根皂甙相比,二者作用相似。莖葉皂甙灌胃給藥連續3天,對燙傷性休克有保護作用。由于人參能加強機體對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因此,對許多傳染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1、對心臟功能的作用:人參對多種動物的心臟均有先興奮后抑制、小量興奮,大量抑制的作用。其對心臟的作用與強心甙相似,能提高心肌收縮力。大劑量則減弱收縮力并減慢心率。實驗表明:紅參的醇提取液和水浸液對離體蛙心,可使其收縮加強,最后停止于收縮期;對犬、兔、貓在位心,亦可使其收縮增強,心率減慢。這些作用主要是直接興奮心肌所致。對動物大量失血而發生急性循環衰竭(心率慢、心力弱),人參可使心跳幅度異常加大,心率顯著增快。人參皂甙具有較強的抗氯化鋇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作用,對所產生的心動過速有較強的糾正作用,能使心律恢復到正常水平。有報告指出,人參果或人參根皂甙可對抗腎上腺素導致的實驗性心律失常。人參皂甙對心肌細胞內cAMP及cGMP含量具雙向調節作用,故維持cAMP和cGMP的平衡也是對抗在應激狀態下心律紊亂的一個因素。人參莖葉總皂甙對兔實驗性竇房結功能損傷有保護作用。
2、對心肌的作用:人參對心肌有保護作用。人參皂甙能降低小鼠在嚴重缺氧情況下大腦和心肌的乳酸含量,能恢復缺氧時心肌cAMP/cGMP比值,并具有保護心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及減輕線粒體損傷的作用。從人參莖葉、蘆頭、果及主根等部位所提取的皂甙,對異丙基腎上腺素造成的大鼠心肌壞死,均有明顯的心肌保護作用,可使病損減輕,尤以人參果皂甙作用為佳。人參不同部位皂甙與心得安有相似的作用效果。人參蘆頭總皂甙能促進體外培養乳鼠心肌細胞的DNA合成,對缺糖缺氧損傷性培養的心肌細胞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研究認為,人參總皂甙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損傷的機制,是促進心肌生成和釋放前列腺素,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并通過抗氧自由基和抗脂質過氧化作用而保護心肌細胞。
3、對血管的作用:人參對血管的作用,一般認為其為血管擴張藥,但亦有小劑量收縮,大劑量擴張或先收縮后擴張的報告。人參對血管的作用因血管種類不同或機體狀態而表現不同。人參對兔耳血管和大鼠后肢血管有收縮作用。但對整體動物冠狀動脈、腦血管、眼底血管有擴張作用。靜脈注射總皂甙能降低犬后肢血管和腦血管阻力,但卻能增加大鼠腎血管阻力。人參皂甙Rg1、Re對犬血管亦呈擴張作用,效果分別為罌粟堿的1/20和1/50,Rc、Rb2的作用很弱,而Rb1無效。人參影響血管功能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機制的研究表明:人參皂甙Rb1和R0對血管的擴張作用是非選擇性的,而Rg1僅選擇性對抗Ca++引起的血管收縮,其作用機制尚有待進一步研究。有人認為,人參對不同類別、不同生理狀態下血管的不同的調節作用可能是人參雙向調節血壓的原因。
4、對血壓的作用:大多數的資料表明:動物在正;蚋哐獕籂顟B,人參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但亦有使血壓升高的報道。人參對麻醉動物的血壓,小劑量升壓,大劑量降壓。治療量對病人血壓無明顯影響。人參的升壓作用可能與腎、脾體積縮小、內臟血管收縮有關。而降壓則是由于釋放組胺所致。麻醉犬對人參的降壓作用有快速耐受現象。人參皂甙Rb1、Rb2、Rc、Rd、Re、Rf對血壓有先微升后下降的雙向作用,以Rg1最強,Rb1大劑量時升壓。但是其對血壓的作用不受阿托品、苯海拉明、酚唑啉和心得安的影響。人參醚提取物40毫克/公斤靜脈注射,可使氟烷輕度麻醉的犬心率減慢,中心靜脈壓降低。值得注意的是:靜脈注射人參浸膏,能使呼吸已經停止、血壓下降、反射完全消失的貓從瀕死狀態復蘇。
一般認為,人參降壓作用的機制是:人參有擬膽堿作用;紅參乙醚提取物開始出現的短暫降壓作用,與組胺釋放有關,而后出現的持久降壓作用,屬其他原因;人參可導致血管內Ca++減少,其降壓作用是人參對血管平滑肌作用的結果,人參皂甙Rb1具有持久降壓作用;由于切除動物大腦或用神經節阻滯劑后均可消除人參的降壓作用,故人參的降壓作用,可能有中樞神經及反射機制的參與。
5、對耐缺氧能力的作用:人參或其提取物,能顯著地提高動物耐缺氧的能力,使耗氧速度減慢,存活時間延長,并能使心房在缺氧條件下收縮時間延長。紅參提高耐缺氧的能力比生曬參強。人參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的作用機制可能與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脈血流量,增加紅細胞內2,3-DPG含量,調節心肌的環核苷酸代謝及糖代謝等因素有關。實驗證明:10%人參提取液給小鼠腹腔注射,能顯著提高小鼠耐常壓缺氧能力,亦能提高小鼠耐亞硝酸鈉中毒缺氧的能力。人參果皂甙能明顯減少動物的耗氧量,增強小鼠在低壓和常壓缺氧條件下的耐受力,明顯延長腦循環障礙性缺氧和組織中毒性缺氧時小鼠的生存時間,這與人參根的作用一致。人參尚有降低心肌耗氧量或增加冠脈血流量的作用,此與提高機體的耐缺氧能力亦有一定關系。人參總皂甙使小鼠在缺氧時,組織中乳酸含量降低,心肌中cAMP及cGMP含量降低,cAMP/cGMP比值接近正常。人參總皂甙對缺氧缺糖心肌細胞可防止無氧酵解,促進糖原合成,而對缺氧、缺糖心肌細胞起保護作用。
6、對造血功能的作用:人參或其提取物對骨髓的造血功能有保護和刺激作用,能使正常和貧血動物紅細胞數、白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增加。對貧血病人也能使紅細胞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增加。當外周血細胞減少或骨髓受到抑制時,人參增加外周血細胞數的作用更加明顯。人參是通過增加骨髓DNA、RNA、蛋白質和脂質的合成,促進骨髓細胞有絲分裂,刺激造血功能的。
7、對血小板功能的作用:人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給健康成人空腹口服紅參粉1.5g,服后1和3小時抽血測定血小板聚集,結果與服藥前相比,其對花生四烯酸、ADP、凝血酶和腎上腺素等誘發的血小板聚集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同時由花生四烯酸和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丙二醛的生成也受到抑制。比較紅參和白參的70%甲醇提取物在體外對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結果紅參提取物的作用較白參提取物強。通過對人參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機制的研究發現,人參皂甙能興奮血小板膜上的腺苷酸環化酶并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血小板內cAMP水平顯著提高。由于人參皂甙在體內抑制ADP、花生四烯酸和膠原誘發的血小板聚集的時效曲線和使血小板內cAMP水平升高的時效曲線是一致的,因此人參皂甙使血小板內cAMP水平升高,可能是人參皂甙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機制之一。人參皂甙顯著升高血小板內cAMP含量,但不影響cGMP含量。實驗提示,人參對血小板環氧酶或TXA2合成酶有直接作用,人參抑制血小板功能與PG代謝有關。研究結果表明:人參或人參皂甙對血小板確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阻滯PG代謝,提高血小板內cAMP含量及Ca++拮抗等作用有關。
8、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人參特別是人參皂甙Rb2能改善血脂,降低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動脈硬化指數,對于高脂血癥、血栓癥和動脈硬化有治療價值。
人參皂甙對正常動物的脂質代謝有促進作用,能使膽固醇及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分解轉化、排泄加速,最終可使血中膽固醇降低,而當動物發生高膽固醇血癥時,人參皂甙均能使其下降。人參莖葉皂甙和人參多糖對高脂血癥大鼠亦有降血脂作用。紅參粉、人參皂甙Rb2、Rc、Rg1、Rb1,特別是Rb2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有較好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人參皂甙亦有預防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人參皂甙Rb2對高膽固醇飼料喂養的大鼠,能使其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動脈硬化指數改善,一次腹腔注射即有效果,多次用藥作用更顯著。研究證明人參皂甙Rb2對膽固醇有異化作用和促進排泄作用,對甘油三酯則促進其轉入脂肪組織中。
人參對健康人及高血脂病人均有降血脂作用。對5名健康人和6名高脂血癥患者口服紅參粉1周后,血清膽固醇無明顯降低,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明顯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指數顯著下降。對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也能使血清甘油三酯明顯降低。
9、人參對心肌及血管有直接作用,一般在小劑量時興奮,大劑量時抑制。10%人參浸液1毫升/公斤給貓(或兔)灌胃,對心肌無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復溫期間有相當程度的恢復。亦有抗過敏性休克及強心的作用。人參對大鼠心肌細胞膜三磷酸腺苷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抗休克作用
人參能減輕豚鼠血清誘發的過敏性休克,而延長其生存時間。對燙傷性休克小鼠,能明顯延遲其死亡。對失血性和窒息性垂危狀態中的狗,有促進恢復正常生命活動的作用。對失血性急性循環衰竭動物,人參能使心搏振幅及心率顯著增加。在心功能衰竭時,強心作用更為顯著。預先給予人參果皂甙可使出血性休克犬存活時間明顯延長,能防止失血性休克心肌細胞的肌膜、核膜、線粒體的損傷,有保護休克動物心、腦、腎和肝的作用。人參果皂甙和人參蘆頭皂甙對失血性休克亦有保護心、肝和肺等組織的作用。人參提取物(紅參、糖參、20%乙醇滲漉,1:1濃縮)有抗胰島素休克作用,而人參總皂甙有促進胰島素休克作用。參麥注射液(人參、麥冬)治療小鼠及大鼠實驗性內毒素休克有良效,使腹瀉、發熱癥狀減輕,外周血象及網狀內皮系統功能改善。提示其是一個良好的網狀內皮系統功能激活劑。
對肝臟的作用
人參能增加肝臟代謝各物質的酶活性,使肝臟的解毒能力增強,從而增強機體對各種化學物質的耐受力。實驗表明:人參能增加肝內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可縮短乙醇對家兔和狗的麻醉時間,使家兔血中乙醇水平很快降低。有報告指出,人參既能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亦有抗肝損傷的作用。人參果皂甙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轉氨酶血癥有減輕作用。亦有報道,人參皂甙除能降低四氯化碳引起家兔血清谷草轉氨酶活性的升高外,對其他毒物,如硫代乙酰胺引起家兔肝組織的變化,人參皂甙亦可使之減輕。對人參皂甙的抗肝毒作用和某些結構-功效關系的研究結果發現,紅參很可能比白參有更強的抗肝毒活性。
人參對乙醇的解毒作用十分明顯,它不僅能縮短乙醇麻醉的持續時間和加快恢復正常的時間,還能降低血清中GOT、GPT、ALP和膽紅素等含量,而且能增加與乙醇代謝有關的醇脫氫酶和醛脫氫酶的活性,同時將乙醇代謝所產生的有毒物質乙醛迅速地排出體外,還由于過量的氫參與皂甙合成從而有效地保護乙醇中毒的肝臟。
對內分泌系統的作用
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的作用:一般認為人參本身不具有皮質激素作用,但亦有人提出它能興奮腎上腺皮質。研究表明:人參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有刺激作用,其有效成分是人參皂甙。各種人參皂甙因其化學結構不同,使其刺激作用亦有所不同。人參皂甙的作用部位在垂體水平以上,人參皂甙并非直接作用于垂體前葉分泌ACTH的生化過程,其作用必須通過第二信使cAMP才能實現。
人參能使正常和切除一側腎上腺大鼠的腎上腺肥大;使豚鼠尿中17-酮類固醇含量降低;使大鼠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腎上腺皮質中維生素C及膽固醇減少,尿中ACTH增加。在低壓缺氧狀態等應激條件下,人參能使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不減低。人參能提高小鼠耐受高溫低溫的能力,但摘除腎上腺后,這一效應消失。
人參中多種人參皂甙能增加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活性,其中以人參皂甙Rb最強。α-受體拮抗劑酚妥拉明、β-受體阻斷劑心得安、神經阻斷劑六甲雙胺及催眠藥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均不能拮抗給大鼠腹腔注射人參皂甙7毫克/100克30分鐘后所引起的血漿中皮質酮水平的升高。人參皂甙刺激腎上腺皮質能使血漿內皮質酮水平升高。長期給予人參皂甙后,可使大鼠腎上腺重量增加。人參皂甙主要作用于腎上腺皮質,使皮質增生變厚。由于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因此在腎上腺重量增加的同時亦能使胸腺萎縮。
有報告認為,人參皂甙刺激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的機制是:人參皂甙刺激腎上腺皮質功能是通過釋放垂體ACTH,而ACTH對腎上腺皮質的刺激又必須通過第二信使cAMP才能實現。實驗證明:腎上腺內cAMP濃度的增加與人參皂甙的劑量有關。給大鼠腹腔注射人參皂甙,劑量在5毫克/公斤以上時,給藥組動物腎上腺內cAMP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與此同時,大鼠血漿中17-羥皮質類固醇濃度亦明顯升高,而腎上腺內皮質激素則呈減少趨勢,此可能系皮質激素釋放入血的結果。從而進一步證明給大鼠腹腔注射人參皂甙后,其血漿中ACTH的變化與皮質酮的變化相平行。
有報告指出,人參皂甙的作用部位在垂體或垂體以上部位。對于切除腦垂體的大鼠,人參對血中ACTH和腎上腺內cAMP含量的影響則不存在。人參二醇和人參皂甙Rd對大鼠有升高腎上腺cAMP水平的作用,但人參皂甙Rb2和人參三醇無效,垂體切除術可解除Rd和人參二醇對腎上腺cAMP含量的影響。
人參對小鼠有抗利尿作用,且在去勢、切除垂體或腎上腺后顯著減弱,認為人參作用于垂體后葉通路上。人參根及莖葉的20%醇提取物的抗利尿作用與劑量間有近似正比關系,去垂體或松果體或用戊巴比妥鈉麻醉動物仍然不失抗利尿效果,但可為螺旋內酯所拮抗,可以認為此作用是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鹽皮質激素所致;亦發現在抗利尿作用出現前有血鉀明顯升高,推測血鉀升高可能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結果。
對物質代謝的影響
1、實驗證明:人參對正常血糖及因注射腎上腺素和高滲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病均有抑制作用。對雄性大鼠的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有控制血糖水平的作用,但不能阻止其發病和死亡。對小鼠的四氧嘧啶糖尿病,亦有效果。對狗實驗性糖尿病高血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糾正其代謝障礙。亦有報告指出,人參的不同皂甙單體都能對抗腎上腺素、ACTH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而增強胰島素對糖代謝的影響。
實驗表明:人參提取物、人參多糖、人參多肽、人參莖葉多糖、人參非皂甙部分均有降血糖作用,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療。人參提取物對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值、減少酮體、促進糖吸收的作用。人參多肽30毫克/公斤和60毫克/公斤給家兔靜脈注射,可明顯降低血糖和肝糖原含量。人參莖葉多糖50毫克/公斤和100毫克/公斤給小鼠腹腔注射或靜脈注射,可明顯對抗腎上腺素和四氧嘧啶的高血壓。人參多糖50毫克/公斤-200毫克/公斤給小鼠腹腔或皮下注射引起血糖和肝糖原含量降低,腎上腺切除術不影響其作用。人參多肽50毫克/公斤、10毫克/公斤和200毫克/公斤給大鼠一次靜脈注射或小鼠多次皮下給藥,能降低正常血糖和肝糖原。同時對腎上腺素、四氧嘧啶及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強腎上腺素對肝糖原的分解。
對人參降糖機制的研究發現,人參多肽降血糖作用除了其促進糖原分解或抑制乳酸合成肝糖原作用外,主要由于刺激了琥珀酸脫氫酶和CCD的活性使糖的有氧氧化作用增強的緣故。人參多糖亦可使丙酮酸含量增加,并抑制乳酸脫氫酶活性使乳酸減少。人參多糖還可增強琥珀酸脫氫酶和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人參能刺激小鼠游離胰島釋放胰島素,并能使胰島素合成量明顯增加,對鏈脲酶素造成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胰島素、胰高糖素水平無明顯影響。人參總皂甙可以刺激分離的大鼠胰島釋放胰島素,并可促進葡萄糖引起的胰島素釋放。
給正常人及糖尿病人一次頓服紅參粉3-6g或皂甙成分,血糖出現降低趨勢;血中胃泌素增加;皮質酮值在糖尿病人有下降而在正常人有上升趨勢;兒茶酚胺值有下降趨勢。兒茶酚胺能激活細胞膜上的腺苷酸環化酶,使cAMP升高,促進糖原異生,紅參能使兒茶酚胺含量降低,從而限制了糖原異生,導致對糖代謝的調節。
人參對糖代謝有雙向調節作用,既能使葡萄糖性的高血糖癥的血糖降低,又可使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癥的血糖升高。
2、人參對因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動物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對糖尿病患者除能自覺改善癥狀外,還有輕微的降血糖作用,并與胰島素有協同作用。
3、人參能促進動物的性腺功能,小白鼠吃小量人參,能產生舉尾現象。
4、人參在適當劑量,對家兔也能增加體重,使血漿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值上升
5、人參刺激造血器官,有改善貧血的作用。
6人參長期服用小量,可使網狀內皮系統即能亢進;劑量過大,則呈相反作用。
加強機體對有害因素的抵抗力
1、人參能使感染瘧原蟲的雞免于急性死亡,且雞的體重還逐漸增加。
2、人參能抑制實驗動物由于注射牛奶或疫苗所引起的發熱反應。
3、人參能增強人體適應氣溫變化的能力。
4、狗在大量失血或窒息而處于垂危狀態時,立即注射人參制劑,可使降至很低水平的血壓穩固回升。
5、人參能延長受錐蟲感染的小鼠的存活時間。
6、人參能抑制注射松節油或由于兔耳殼凍傷而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
7、人參促進某些實驗性損傷的愈合。
8、人參有抗維生素B1、B2缺乏癥的作用。
9、人參能加速家兔實驗性角膜潰瘍的愈合作用。
10、人參能減弱某些毒物(苯、四乙鉛、三甲酚磷酸等)對機體的作用。
治營衛氣虛
四君子湯: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吐逆:人參(去蘆)、白術、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10克,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常服溫和脾胃,進益飲食,辟寒邪瘴霧氣。(《局方》四君子湯)
定志丸:心氣不定,五臟不足,恍惚振悸,差錯謬忘,夢寐驚魘,恐怖不寧,喜怒無時,朝差暮劇,暮差朝劇,或發狂眩:遠志(去苗及心)、菖蒲各100克,人參、白茯苓(去皮)各150克。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后臨臥日三服。(《局方》定志丸)
治陽虛氣喘,自汗盜汗,氣短頭運
人參25克,熟附子50克。分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溫服。(《濟生方》)
止血后此藥補之
獨參湯:大人參(去蘆)100克,棗五枚。每服水二盞,煎一盞。細呷之,服后熟睡一覺,諸病除根。(《十藥神書》獨參湯)
治下痢噤口
人參、蓮肉各15克。以井華水二盞,煎一盞,細細呷之,或加姜汁炒黃連15克。(《經驗良方》)
治霍亂心煩躁
桂心1克(末),人參25克(去蘆頭)。上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分溫二服。(《圣惠方》)
治虛瘧發熱
人參11克(二錢二分),雄黃25克(五錢)。為末,用粽尖搗丸,梧子大。發日侵晨,井華水吞下七丸,發前再服。忌諸般熱物。(《丹溪纂要》)
治元氣虛脫癥
人參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于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癥候。單用有效,如獨參湯(《景岳全書》)。
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
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干燥者,人參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
治肺脾心腎氣虛癥
人參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癥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治胃虛冷,中脘氣滿,不能傳化,善饑不能食
溫胃煮散:人參末10克,生附子末2.5克,生姜0.5克(切碎)。上三味和勻,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雞子一枚取清,打轉,空心頓服。(《圣濟總錄》溫胃煮散)
治肺虛久咳
人參末二兩,鹿角膠(炙,研)50克。每服15克,用薄荷、豉湯一盞,蔥少許,入銚子煎一、二沸,傾入盞內,遇咳時,溫呷三、五口。(《食療本草》)
治三、二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人參蛤蚧散: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換水,洗去腥,酥炙黃色),杏仁(去皮尖、炒),
甘草(炙)各250克,
知母、桑白皮、人參、
茯苓(去皮),
貝母各100克。上八味為末,凈磁合子內盛。每日用如茶點服。(《衛生寶鑒》人參蛤蚧散)
糖尿病氣陰兩傷,體倦乏力者
人參浸膏,每次5毫升,每日2次。
脾虛食少,倦怠無力,腹瀉的人
人參10克,
白術10克,
茯苓8克,
甘草3克,生姜3片,
大棗1枚。水煎服。對重病、久病后體力恢復卓有成效。
治心氣虛損,怔忡而自汗者
豬腰子一只,用水兩碗,煮至一盞半,將腰子細切,入人參25克,當歸(上去蘆、下去細者,取中段)25克。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盡腰子,同上二味藥滓,焙干,為細末,山藥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選方》)
治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
人參湯:人參、甘草、
干姜、
白術各150克。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金匱要略》人參湯)
治消渴引飲無度
玉壺丸:人參、瓜蔞根各等分。生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麥冬湯送下。(《仁齋直指方》玉壺丸)
治消渴引飲
人參為末,雞孑清調服。每次5克,一日三、四服。(《綱目》)
治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內傷,氣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脈散,血如涌泉
人參(焙)、側柏葉(蒸焙)、荊芥穗(燒存性)各25克。為末,用10克,入飛羅面10克,以新汲水調如稀糊服,少頃再啜。(《中藏經》)
治小兒驚后瞳人不正者
人參、
阿膠(糯米炒成珠)各5克。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再服,愈乃止。(《仁齋直指方》)
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飲食
小地黃丸:人參(去蘆)、干姜(炮)各等分。上為末,用
生地黃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食前服。(《局方》小地黃丸)
藥材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皮層窄。韌皮部外側有裂隙,內側薄壁細胞排列較緊密,有樹脂道散在,內含黃色分泌物。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廣,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相聚,斷續排列成放射狀,導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生曬參粉末淡黃白色。樹脂道碎片易見,含黃色塊狀分泌物。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微米,棱角銳尖。木栓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細波狀彎曲。網紋及梯紋導管直徑10-56微米。淀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半圓形或不規則多角形,直徑4-20微米,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
2、取本品粉末1克,加氯仿40毫升,加熱回流1小時,棄去氯仿液,藥渣揮干溶劑,加水0.5mkl拌勻濕潤后,加水飽和的正丁醇10毫升,超聲處理30分鐘,吸取上清液,加3倍量氨試 液,搖勻,放置分層,取上層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人參對照藥材1克,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人參皂甙Rb<[1]>、Re、Rg<[1]>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毫升各含2毫克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2微升,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厚500微米)上,以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納米)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日光下顯相同的三個紫紅色斑點,紫外光燈(365納米)下,顯相同的一個黃色和兩個橙色熒光斑點。
野山參鑒別
野山參生長于山地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之中,主要生長于長白山和小興安嶺地 區。野山參十分稀少,按照年份和大小,野山參價格差別很大,貴的野山參一支可賣到幾萬元。
辨別方法:
須:長條須,老而韌,清疏而長,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之謂“珍珠點“。色白而嫩脆(俗稱水須)者,則不是純野山參。
蘆:蘆較長,分為二節蘆、三節蘆、線蘆、雁脖蘆。
皮:老皮,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皮嫩而白者,則不是純山參。
紋:在毛根上端肩膀頭處,有細密而深的螺絲狀橫紋。橫紋粗糙,浮淺而不連貫者則不是純山參。
中藥屬性:人參之所以很稀奇,很名貴,主要與它的藥用價值有關。在很早的醫書《神農本草經》中就認為,人參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輕身延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對人參極為推崇,認為它能“治男婦一切虛癥“。幾千年來,中草藥中人參都被列為“上品”。
人參因含有較多的糖類、黏液質和揮發油等, 所以容易出現受潮、泛油、發霉、變色、蟲蛀等變質現象。人參的貯藏方法有幾種:
1、常規保存法:對確已干透的參,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絕空氣,置陰涼處保存即可。
2、吸濕劑干燥法:在可密閉的缸、筒、盒的底部放適量的干燥劑,如生石灰、木炭等,再將人參用紙包好放入,加蓋密閉。
3、低溫保存法:這是較理想的方法。人參在收藏前要曬干,最佳的暴曬時間以上午9時到下午4時之間,但人參不宜長時間暴曬,同時供藥用的人參已達到一定的干燥程度。一般只需將人參在午后翻曬1-2小時即可。待其冷卻后,用塑料袋包好扎緊袋口,置于電冰箱冷凍室里,就能保存較長時間。
人具有大補元氣、安神益智等作用,自古以來被國人譽為進補佳品,適宜冬季進補和春季養陽。服用人參的方法主要有煎服、蒸服、泡藥茶和藥酒等,操作方法各有不同。
煎湯服,起效快:將整根人參或人參切片后洗凈放入容器中,加入清水,先浸泡30分鐘,再蓋上蓋子,用文火煎熬1小時左右,待參汁變溫后飲用。這樣的藥汁有效成分濃度高,補益作用強、起效快,適用于大病初愈者。但該法較浪費藥材,不宜選用質量好、價格昂貴的人參。
隔水蒸,可用多次:將人參切成片或小段,放入瓷碗中,加入清水后蓋上蓋子,將瓷碗放入預先加好冷水的鍋內。在鍋下用文火隔水蒸煮1小時左右(注意不要把水燒干)。待溫后,飲碗中參汁。此法能將人參反復蒸煮3―5次,可在蒸煮參湯時加入其他補品,如紅棗、桂圓、冰糖、枸杞、百合等。
泡茶,簡便不浪費:將人參切成薄片,每次取3克左右(約5―10片),放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加蓋半小時左右,代茶飲服?捎么朔ǚ磸蜎_泡,直至參茶無味,最后還可嚼服參渣。這種服法簡便不浪費藥材,適合長期服用。
泡藥酒,用參須:將整個人參或切成薄片裝入瓶內,用50―60度白酒浸泡,每日服用,具有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等作用。但酒精過敏者或肝病患者不宜服用,用酒浸泡適用于參須等不太貴重的部分。
切片含,方便:將人參切成薄片,每次取2―3片放入口中含服,至參片味淡或無味后嚼服咽下,生津提神、干涼可口,適用于需要進補強身的健康人群。
研粉吞,充分利用:將人參磨成細粉,每日吞服,或將人參研成粉后用開水沖服,用量視體質而定,一般每次服1―1.5克。此法多用于比較名貴的人參,如野山參。
人參的服用方法有多種,服用人參要每次少量,連續服用一段時間為宜,有慢性疾病和有炎癥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