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e id="y00oh"><strong id="y00oh"><xmp id="y00oh"></xmp></strong></pre>
    2. <acronym id="y00oh"><strong id="y00oh"></strong></acronym>

        中藥一號網 >>所屬分類 >> 根莖類中藥材    補益類中藥材   

        熟地黃

        編輯詞條

        熟地黃:中藥名,又名熟地。地黃為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地黃的塊根經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反復蒸曬,至內外色黑油潤,質地柔軟粘膩。切片用,或炒炭用。經炮制后,藥性由微寒轉微溫,補益性增強,《本經逢原》:“熟地黃,假火力蒸曬,轉苦為甘,為陰中之陽,故能補腎中元氣!贝芯,熟地黃所含的地黃多糖具有明顯的免疫抑瘤活性,還有顯著的強心、利尿、保肝、降血糖、抗增生、抗滲出、抗炎、抗真菌、抗放射等作用。

        熟地黃熟地黃


         

        目錄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

        熟地黃的功效: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功效分類:補益藥

        熟地黃的作用:

          1、熟地黃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毒V目》
          2、熟地黃治手足心熱及心熱,能益腎水而治血,脈洪實者宜此。若脈虛,則宜熟地黃。地黃假火力蒸,故能補腎中無氣。(李杲)
          3、熟地黃用于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熟地黃為滋陰主藥,常與山萸肉、山藥等同用,如六味地黃丸。
          4、熟地黃補腎,血衰者須用之。又臍下痛,屬腎經,非熟地黃不能除,乃通腎之藥也。(張元素)
          5、熟地黃治骨蒸體熱夯倦:熟地黃。當歸、地骨皮、枳殼(麩炒)、柴胡、秦艽、知母、鱉甲(炙)等分,未,水一盞,烏梅半個,煎七分,和梅熱服。(《幼幼新書》地黃散)
          6、熟地黃治肝木乘胃,胃脘當心而痛,及脅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罕鄙硡、麥冬、地黃、當歸、枸杞、川楝,(《柳洲醫話》一貫煎)
          7、熟地黃調益榮衛,滋養氣血,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抬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后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當歸(去蘆,酒浸,炒)、川芎、白芍藥、熟干地黃(酒灑蒸)各等分,上為粗未,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熱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湯)
          8、熟地黃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余,煩熱干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生石膏三、五錢,熟地黃三、五錢或一兩,麥冬二錢,知母、牛膝各錢半。水一鐘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若大便滔泄者,乃非所宜。(《景岳全韋》玉女煎)
          9、熟地黃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涼變溫,專人肝臟補血。因肝苦急,用甘緩之,兼主溫膽,能益心血,更補腎水。凡內傷不足,苦志勞神,憂患傷呶,縱欲耗精,調經胎產,皆宜用此。安五臟,和血脈,潤肌膚,養心沖,寧魂魄,滋補真陰,封填骨髓,為圣藥也,取其氣味濃厚,為濁中濁品,以補盯腎,故凡生熟地黃貪。天冬。麥冬、炙龜板。當歸身、山萊萸、枸杞、牛膝皆粘膩儒潤之劑,用滋陰血,所謂陰不足者,補之以味也!端幤坊x》
          10、熟地黃只言干、生二種,不言熟者,如血虛勞熱,產后虛熱,老人中虛燥熱,須地黃者,若與生、干,常慮大寒,如此之類,故后世改用熟者。(《本草衍義》)
          11、熟地黃治暗痱,腎虛弱厥逆,語聲不出,足廢不用:熟十地黃、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蓯蓉(酒侵,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去心)。菖蒲、遠志(去心)等分。上為未,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宣明論方》地黃飲子)
          12、熟地黃主坐而欲起,目無所見。(王好古)
          13、熟地黃用于肝腎精血虧虛的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須發早白等,熟地黃能補精益髓,常與制何首烏、枸杞子、菟絲子等補精血、烏須發藥同用。
          14、熟地黃假火力蒸曬,轉苦為甘,為陰中之陽,故能補腎中元氣。必須蒸曬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雖服奚益。臍下癰,屬腎臟精傷;脛股酸,系下元不足;目]如無所見,乃水虧不能鑒物,皆腎所主之病,非熟地黃不除!侗窘浄暝
          15、熟地黃治男婦精血不足,營衛不充等患;大懷熟地黃(取味極甘者,供曬干以去水氣)八兩,沉香一餞(或白檀三錢亦可),枸杞(用極肥者,亦烘曬,以去潤氣四兩。每藥一斤,可用高燒灑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過飲,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書》地黃醴)
          16、熟地黃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墩渲槟摇
          17、熟地黃治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極垂危者:熟地黃七、八錢,甚者一、二兩,炙甘草二、三錢,當歸二、三錢,水二盅,煎八分,溫服。(《景岳全書》貞元飲)
          18、熟地黃治小兒腎怯失音,額開不臺,神不足,口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熟地黃八錢,山英肉、干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錢。上為未,煉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溫水化下三丸。(《小兒藥證直訣》地黃丸)
          19、熟地黃治小便數而多:尤骨一兩,桑螵蛸一兩,熟干地黃兩,恬萎根一兩,黃連一兩(去須)。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圣惠方》)
          20、熟地黃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聰耳明目,黑發烏須。又能補腫陰,上久瀉,治勞傷風痹,陰虧發熱,千咳痰嗽,氣短喘促,胃中空虛覺餒,痘證心虛無膿,病后脛股酸痛,產后臍腹急疼,感證陰虧,無汗使閉,諸種動權,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侗静輳男隆
          21、熟地黃治諸虛不足,腹脅疼痛,失血少氣,不欲伙食,發熱,及婦人經病,月事不調:熟干地黃(切,焙)。當歸(去苗,切,焙)各等分。為細未后,煉密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湯下。(《雞峰普濟方》萬病丸)
          22、熟地黃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癥;熟地黃為補血要藥,常與當歸、白芍同用,并隨證配伍相應的藥物。

        熟地黃的副作用及禁忌編輯本段回目錄

          脾胃虛弱,氣滯痰多,腹滿便溏者禁服熟地黃。

        熟地黃與生地黃的區別編輯本段回目錄

          中藥地黃為玄參科植物的根莖,曬干即成生地,將生地以砂仁、酒、陳皮為輔料,反復蒸曬至顏色變黑,質地柔軟即為熟地。生地與熟地藥理作用是不同的,切不可將兩藥互相替用。

          外形區別:

        生地黃:多呈不規則的團快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段稍細,長6~12cm,直徑3~6cm,有的較細,長條狀,稍扁而彎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或烏黑色,有光澤,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黃: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粘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端面烏黑色,有光澤、味甜。

          藥效區別:

          生地黃:性寒,功能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療熱入營血、骨蒸癆熱、咽喉燥痛、痰中帶血等癥。由生地為主所制的六味地黃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補腎良方,臨床還常用于慢性腎炎、高血壓、神經衰弱、肺結核等病的治療。

          熟地黃:性溫,其功用也發生變化,為補血要藥。配伍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湯”,常用于治療血虛癥。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養心,配龍眼肉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但熟地滋膩滯脾,有礙消化,故脾虛者少食,腹滿便溏者不宜服用。

          所以生地黃和熟地黃還是有一些差別的,無論在外型上還是藥效上都有所不同,所以購買時一定要多加注意。

        熟地黃的食用方法編輯本段回目錄

        1、熟地黃當歸酒
          配方:熟地黃30克,當歸3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黃芪30克,白術30克,香附15克,白酒3斤。
          制法:將上述各藥加工成碎末,用紗布袋裝,扎緊袋口,放入酒中,密封浸泡,每日搖動1次,15天后開封,取去藥袋,過濾裝瓶備用。
          功效:補益氣血,理氣解郁。適用于血虛氣弱,氣郁不舒所致的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身軟乏力,食欲不振,神疲聲微等。
          服法:每日2次,早晚各服15――20毫升。

        2、熟地黃豬蹄煲
          材料:豬蹄500克、油菜100克、,蔥段、姜片各10克、藥包1個(內裝熟地黃20克,酸棗仁10克)、料酒10克、精鹽3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清湯1000克、芝麻油5克。
          制作:
          1、油菜從中間順長剖開。豬蹄治凈,從中間順骨縫劈開,再從關節處斬成塊,下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
          2、沙鍋內放入清湯、料酒,下入藥包燒開,下入豬蹄塊、蔥段、姜片燒開,煲至豬蹄熟爛,揀出蔥、姜、藥包用。
          3、下入油菜、精鹽燒開,燉至熟爛,加味精、胡椒粉,淋入芝麻油即成。
          功效: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此款菜肴能滋陰補腎,補血安神,對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月經紊亂、眩暈、心悸、失眠多夢、心煩不安、宮冷干燥、潮熱盜汗者有較好的食療功效。

        3、熟地黃祛顫湯
          配方:熟地黃20克、木瓜20克、枸杞子20克、何首烏20克、當歸10克 川牛膝10克、白芍10克、丹參10克、雞血藤10克、烏雞1只(500克)、料酒20克、姜10克、蔥15克、鹽4克。
          制作:
          1、配方中幾味藥物除熟地黃、當歸、枸杞子、何首烏外,均裝入紗布袋內扎緊口;何首烏潤透切片;熟地黃切片;當歸切片或節,枸杞子洗凈去雜質;烏雞宰殺后,除去毛、內臟及爪;姜切片,蔥切段。
          2、將烏雞放入燉鍋內,抹上料酒、鹽,把藥包放入雞腹內,加入姜、蔥、枸杞子、熟地黃、何首烏、當歸,注入清水1000毫升。
          3、將燉鍋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1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2次,喝湯200毫升。吃雞肉50克,吃枸杞子、當歸、何首烏。
          功效:養血除風,滋陰補腎,用于震顫麻痹癥患者。
          出處:神經癥藥膳60種

         4、熟地黃羊肉湯
          材料:羊肉(瘦)700克、熟地黃30克、當歸15克、黃芪30克、棗(干)10克、姜10克、白砂糖3克、鹽2克、雞精2克、味精1克
          做法:
          1、將洗凈的羊肉切成小塊,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血沫。
          2、羊肉塊放入盛有適量清水的鍋內,放入生姜、熟地黃、當歸、黃芪,用文火煲三個小時左右。
          3、放入大棗,加入糖、鹽、雞精、味精,攪拌均勻,再用文火煮十五分鐘左右即可。

        5、熟地黃首烏瘦肉湯
          材料:豬肉(瘦)640克、熟地黃40克、何首烏80克
          做法:
          1、熟地黃、何首烏洗凈;
          2、瘦肉洗凈,切塊;
          3、把材料放鍋內,加適量水,猛火煲到滾;
          4、用慢火煲2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本湯主治經水不調、肌膚失養、衰老枯槁;補血養顏,調理月經之效。

        6、巴戟熟地黃酒
          配方:巴戟天60g、熟地黃45g、狗杞子30g、制附子20g、甘菊花60g、蜀椒30g、醇酒1500ml
          制法:
          1、將上述6味藥材一起搗為粗末,放入干凈的器皿中;
          2、倒入醇酒浸泡,密封;
          3、5日后開取,過濾去渣用。
          用法: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功效:補腎壯陽,長肌肉,悅容顏。
          來源:《民間驗方》

         7、熟地黃水鴨湯
          材料:水鴨1只,金銀花15克。生、熟地黃各10克,瘦肉100克.鹽適量。
          做法:
          1、水鴨殺好洗凈、瘦肉洗凈切塊備用。
          2、將水鴨、瘦肉連同藥材一起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煮約4小時。
          3、加油、鹽調味便成。
          功效:具消暑清熱,解皮膚濕毒之功效。

        熟地黃的圖片編輯本段回目錄

              
          

        熟地黃熟地黃

         

        熟地黃熟地黃

         


        熟地黃熟地黃

          
          

        熟地黃熟地黃

          

        熟地黃熟地黃

          

        熟地黃熟地黃

        附件列表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詞條

        上一篇生地黃 下一篇香附

        聲明:中藥一號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中藥一號網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詞條信息

        admin
        admin
        超級管理員
        最近編輯者 發短消息   

        相關詞條